5月4日,中国羽毛球队在厦门以3-1战胜韩国队,成功夺得苏迪曼杯。这场比赛共进行了混双、女单、男单和女双四盘比赛。除了毫无悬念的男单和女单比赛外,两盘双打比赛中出现了多次争议判罚,特别是第一盘混双和第四盘女双。我们一一分析这些争议判罚及其对比赛的影响。
第一次争议发生在第一盘混双比赛中,冯彦哲/黄东萍对阵徐承宰/蔡侑玎。第一局凤凰组合一路领先,以21-16获胜。第二局当凤凰组合15-14领先时,黄东萍一个大角度回球,徐承宰倒地救球把球击飞。裁判判罚为球出界,韩国队得分。黄东萍提出异议,认为徐承宰在球落地前碰到球,不存在出界一说,并提出挑战。挑战结果是球出界,最终判韩国队得分,双方打成15平。这次判罚对比赛有一定影响,韩国队在14-11落后之后终于追平比分。个人观点认为,经多次回看视频,似乎是球先落地,徐承宰再碰到球,裁判判罚应该正确。但令人郁闷的是,电视直播竟然不放慢镜头回放。
第二次争议出现在混双比赛第二局,冯彦哲/黄东萍在16-15领先时被对手连得2分,17-16反超比分。这时,冯彦哲请求伤停。当医生和裁判长进场后,冯彦哲表示自己只要喷一下喷雾就可以了。裁判给了冯彦哲一张黄牌。这张黄牌对冯彦哲影响较大,中国队随后连失3分,16-20让对手拿到局点,并最终17-21输掉了这一局。个人观点认为,2024年新出台的羽毛球比赛规则不允许在一局中间申请暂停使用喷雾,这个球冯彦哲明显有打断比赛节奏的意图,裁判判罚没问题。
第三次争议发生在混双第二局比赛结束之后,黄东萍向裁判请求上厕所,裁判示意只有1分钟时间。黄东萍一路小跑去厕所,又一路跑着回来,准备重新比赛之时,吃到红牌,被罚1分,第三局比赛中国组合从0-1开始比赛。黄东萍用了多长时间呢?我专门计了时:如果电视一直是直播的(似乎是广告之后才回放黄东萍向裁判提请求),用时是1分40秒;但从上一局结束至黄东萍回来,用了2分40秒。但在黄东萍回来之前,裁判一直在报时:“20秒”,然后时间到了后说:“比赛开始”,韩国两队员上场,黄东萍这时还没有回来。这次判罚反而激发了黄东萍的斗志,她第三局上场之后连得4分,中国队开局4-1领先。个人观点认为,虽然裁判有言在先,但我找遍规则,并没有找到局间上厕所只能1分钟的表述,规则应该是局间休息2分钟,经过裁判允许可以上厕所并干其他事。这不是田径比赛,不可能掐着秒表计算时间,而且谁上这么远的厕所能2分钟搞定?罚一张非常严厉的红牌(前面有一张黄牌),有点找茬的味道。可他要判,也有依据。
第四次争议发生在最后一盘女双第二局,刘圣书/谭宁在15-9领先的情况下,被白荷娜/李昭希追至15-16只差1分了。这时,韩国队李昭希发球,谭宁举手示意没准备好。但李昭希仍然把球发了过来,谭宁挑了过去,李再打过来,刘圣书又打了过去,李再打过来,刘圣书又打了过去,李把球拍到刘身上。裁判判韩国队得分,双方打成16平。这次判罚激发出了刘圣书/谭宁的斗志,她们随后连得4分,20-16拿到赛点,21-17赢下比赛,夺得冠军。个人观点认为,当时的解说嘉宾马晋的观点是,刘圣书/谭宁应该做得更好一点,不去接这个球。既然这个球双方已打了三个来回了,比赛不是儿戏,就应该判。当然是谁得分属于谁的。本人没学过羽毛球裁判,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四次争议判罚都是针对中国队员的,而且都是中国队员吃亏;而且这四次争议判罚都在比赛最为关键的时刻。为何都在关键时刻?有两个可能:一是裁判真是黑我们;二是我们在关键时候头脑容易混乱。不管裁判公正与否,这可能都反映出三个问题:一是中国队员学习规则方面有不足,对新规则不熟悉;二是中国队员合理利用规则方面有不足;三是中国队员对规则不太尊重。即使裁判故意给我们使绊子,打着规则的旗号帮助我们的对手,他们的这个行为也是一柄双刃剑,可能帮到对手,也可能帮到的反而是我们。黄东萍、刘圣书/谭宁就明显地受到裁判判罚的刺激,打得更加具有侵略性,甚至一举拿下比赛。
最后,我们要提一下韩国这两名女双队员,白荷娜和李昭希。她们在中国队尽情庆祝夺冠时,静静地站在网前等候还没有来握手的谭宁。然后,在退场时,仍然站一边等候中国队员:第一次夺得苏杯的刘圣书、谭宁还想再跟现场观众互动一下。直至裁判提醒白荷娜、李昭希“不等了”,她们才离开。白荷娜、李昭希虽然输了球,但她俩的这个行为,理应赢得尊重。
总的来说,这次苏迪曼杯的比赛充满了争议和戏剧性,但最终中国羽毛球队凭借实力和毅力赢得了胜利。希望未来队员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规则,提高比赛中的应变能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